论丛|以中山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强镇兴村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源:中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的精气神”。在5月9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坚持不懈抓铸魂,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必须先行。文化资源是文化的具体呈现方式和传播载体。千百年来,中山大地文脉传承、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中山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镇村“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中山市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中山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5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散布于历史遗址、建筑、史料、非遗,甚至是各种传说故事之中。以地名为例,作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地名,充分展示了中山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故事感。比如,“香山”这个古地名就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奇美之处。据宋朝《太平寰宇记》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除此之外,近现代中山得风气之先,在旧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文化育村”,搞活“农文旅”,提升镇村“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强镇兴村过程中,文化是“铸魂”工程。如果没有文化赋能,只有单纯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就会缺乏“灵魂”。当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对镇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非常重视,但对镇村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利用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充分“讲好”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对比先进地市,中山镇村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利用方面还存在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如果不去挖掘、活化和利用,就只是一段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挖掘、活化和利用好,则会形成一种资源,为强镇兴村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机制。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往往散见于各种历史遗址、建筑、史料、非遗,甚至是各种传说故事之中,比较碎片化,如果不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很难让人在短时期内快速全面了解。特别是以镇村为单位,其历史文化资源本来就相对较少,如果不去专门梳理,支离破碎,就很难让人们全面了解,容易形成“没有历史文化资源”的误解。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机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各镇街、院校、媒体等参与,联合成立一支覆盖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利用各环节的专业队伍。还可以建立民间文化力量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民间文化人士与乡贤作用,通过开展座谈会、访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文化资源交流、收集、分析活动,实现文化力量补充与社会宣传推广双重效益。

二是打造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展示载体。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之后,就要考虑通过适当的形式,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展示,继而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省内的茂名、东莞等地市,他们在镇村的历史文化展示方面,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比如,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有一个利用旧粮所打造的近5000多平方米的高凉菜博物馆,以高凉“一桌菜”为主线,全面展示了该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成为一个外地人感受当地文化的“景点”。东莞市麻涌镇建设的岭南水乡文化艺术中心,是集多功能剧院、图书馆、展览区和影视制作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其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展览馆等配套设施,就通过“观、游、娱、体验”为一体的展示空间体现麻涌岭南水乡文化之美。因此,针对当前中山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比较分散的问题,建议结合整体规划、功能定位和建筑特质,分类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挖掘其蕴涵的价值特色,“创建一批历史人文活化示范项目”和“建设完善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集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展示载体。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历史文化展示载体要尽可能盘活利用镇街和农村中现有的闲置物业、老建筑、老侨房、老祠堂等,合理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关系,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展示载体。

三是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农文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特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利用还要跟富民兴村结合起来,使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可以带动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当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怎样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创造更多的就地就业机会,将农村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发展农文旅是一个重要方式。无论是从浙江“千万工程”,还是从省内先进地市经验来看,通过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和农村产业结合起来,都是一条富民兴村之道。对中山的镇村来说,就是要在充分挖掘和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力发展农文旅,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比如,五桂山是中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理标识之一,也是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印记之一,我们可以围绕五桂山和岐江河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五桂山的人文、生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非常适合发展高端民宿、康养、休闲、观光等农文旅游产业,仅以茶文旅为例,虽然今天的五桂山仅存“知青茶厂”等少数茶园,也很少人知道中山可以产茶,特别是产好茶,但是历史上五桂山的茶叶非常有名,据史料记载,“山左有大小花园,产各异花甚多,其阳产神仙茶”,“色香俱绝,酷类岕山武夷,余不及也”,也就是说五桂山的茶叶可以与岕茶和武夷山茶等名茶相媲美,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五桂山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观光、体验、游学等农文旅产业。

四是以历史文化资源涵养乡村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文化振兴是乡村治理的精神内核,深入挖掘、活化和利用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通过对镇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可以梳理出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名事和优良传统,通过村史馆等载体集中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明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山镇村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在村庄文化、名人名事、家族精神等方面,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活化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展示打动人心,触动乡愁,促进乡村治理。特别是中山外来人口众多,了解和熟悉本地的优秀历史文化,有利于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新老中山人加快融合。

【作者系中山市委党校教授,管理学博士】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