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中山公开选聘廉洁征兵监督员
· 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倡导足不出户缅怀英烈祭扫风尚!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祭英烈
· 关于疫情期间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园注意事项的通告
 
· 南朗社区新兵入营“…
·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
· 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
· 绿美共建,退役军人…
· 中山召开2025年…
 
 
 
  现在位置: 专栏首页 >> 双拥共建 >> 正文


军民鱼水情深共筑“双拥城”


来源于:中山日报
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去。数十年来,我市各级部门年年完成上级下达的国防征兵任务,受到上级军、政部门的表彰。

    2007年3月1日,我市300 多名退役士兵在市高级技工学校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这让部分退役士兵因入伍而耽误的职业技能学习得到保证,从而解决了因服役影响士兵就业的后顾之忧。




【核心提示】
    绵绵五桂山,铭刻着中山人民的拥军情;汩汩岐江水,流淌着驻地官兵的爱民心。
    1996 年 7 月,我市被广东省命名为“双拥模范城”;2004 年1月,我市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牌匾。10多年来,中山军地各级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不断丰富双拥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使桂山岐水处处涌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暖流,军民鱼水之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愈加浓厚。
    至今,我市已连续两次荣获 “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五次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城。

    连续三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后,从2002年5月30日起,我市召开动员大会,吹响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号角。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根楷(现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会上强调,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这一重要任务,我市加大工作力度,经济建设与双拥工作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子第兵爱人民,每当地方上出现一些灾难时,中山驻军干部战士总是出钱出力,为百姓分忧解难。

记忆·2004
大陆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
    ●2月13日,我国启动探月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4亿元人民币左右。
    ●3月19日,陈水扁、吕秀莲遭枪击受伤。
    ●3月24-26日,大陆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
    ●3月29日,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和来自加纳的琼斯博士因在培育高产水稻方面的贡献而获得本年度世界粮食奖。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从2005年1 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城区公园公厕全部取消收费
    ●5月21日,中山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专家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二个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验收的全国生态示范区。
    ●7月1日,市中心城区的所有公园和公共厕所当日起全部取消收费。
    ●11月9日至10日,悦来南解危解困住宅小区——居安苑竣工,对符合入住条件的C 级危旧公房搬迁户和城区住房特困户进行抽签租售。
    ●12月7日,经市委审定,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为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

观潮·2004
拥军动真情“双拥”办实事
    ■五个100% 成就双拥特色
    市民政局双拥科科长梁少波是我市创建 “全国双拥模范城”的亲历和见证者之一。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是“双拥”工作的硬指标。
    梁少波告诉记者,我市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1996年起,每两年提高一次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提高一次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标准。
    此外,全市开展了“爱心献功臣”活动,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帮助206名优抚对象解决了“三难”问题,其中,帮助优抚对象建新房13间近1000平方米。在转业和复退军人的安置上,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多渠道的安置方式,5年来共安置退伍军人2282名,妥善安置了200名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农村退役士兵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95%以上。
    梁少波说,让他记忆最深的是,2003年 5月13 日至15日,根据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在我市检查后总结出的“五个100%”。
    当时,检查组认为,中山军队转业干部100%按政策落实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当年100%妥善安置、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项目和标准100%得到落实、当年批准随军的家属当年100%安置、军警部队干部子女入学入托100%安排进本地上等级的学校和幼儿园,这“五个100%”是中山“双拥”工作的最大特色,也是为优抚对象办好事实事的最好体现。
    ■鱼水深情溢满伟人故里
    1987年以后,市公安边防支队、市公安消防支队、武警中山市支队、中山边防检查站和广东预备役步兵第一师直属部队在中山组建。1994年中山军分区成立,驻中山军警部队逐渐增多。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以“拥军动真情、双拥办实事”的精神,主动帮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市领导多次在各种不同的会议上反复强调:“部队的事,就是党委、政府的事;子弟兵的事,就是中山市民的事。”正因为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全市双拥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桂山岐水处处涌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暖流。
    中山人民致富不忘国防,拥军不分地域。时任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公司双拥领导小组成员的黄国营来自南海舰队,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山人民与南沙官兵的鱼水深情。
    共建活动一开始,凯达公司就把共建工作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活动来抓,并成立了由党政工团负责人组成的军民共建领导小组。立足实际,用行动支援南沙。公司每年春节、国庆、建军节都安排人员到部队与官兵进行座谈及慰问;公司每年还拨一定的资金对守礁部队给予支持。至2004年,共资助守礁部队物资、资金共计近20万元。凯达公司把优秀的守礁官兵视为公司“荣誉职工”,每年的年终评比,和职工一样享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励,受奖人员共100多人次。此外,招收南沙守备部队退伍兵25人,并根据他们的个人专长,安排适当的工作,这些退伍兵经过培训上岗后,大部分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民拥军、军爱民。驻中山军(警)部队把人民当父母,视驻地为故乡。驻守一方,保卫一方,服务一方,努力实践着“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诺言。抗洪、抢险、救灾,我市驻军(警)部队总是主动承担地方“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了突击队作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学雷锋,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更是多不胜数。

亲历·2004
深情厚意送抵南沙赤瓜礁
    采访现已调任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黄国营时,他从抽柜里拿出一张照片,思绪随着照片那一张张笑脸回到了我市提出创建 "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那一年。
    他说,当年9月上旬,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刘常清一行探访我市,在座谈中,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双拥领导小组组长陈根楷得知南沙战士在 "生命禁区"的煎熬中最易患上关节炎深表关切;在了解了守礁战士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后,陈根楷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大后方,我们应该为'固我长城'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在陈根楷的安排下,4台电脑、3台频谱仪和4000册图书在9月底顺利送达南沙赤瓜礁战士们手上。
    当时黄国营随队前往赤瓜礁,见证了那感人的一幕:早就翘盼已久的守礁战士蜂拥而上,个个喜上眉梢。先后守礁17次有13年兵龄、来自湖北的瞿小佳战士眼含泪花激动地说:"我13年的关节炎有治了,我13年的电脑梦终于圆了,还有这么多书,我们有得学啦!"战士们兴高采烈,小小的空间一时间充满了浓浓的、热烈的过节气氛。
    时隔一年多的 2004 年1月16日,当黄国营随我市拥军慰问组再踏上赤瓜礁时,这里的环境有了更大的改变:为支持部队建设,我市有关部门为该部队捐赠了营房建设专项资金。是日上午,慰问组负责人与南沙守备部队首长一起为赤瓜礁守备队营房装修竣工剪彩,慰问组还代表中山市人民向部队捐赠了慰问金。
    在剪彩仪式上,赤瓜礁守备队全体官兵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中山人民的厚爱,苦练杀敌本领,把祖国南大门守好。
    黄国营说,这支守备队真的没有辜负中山人民的厚爱,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了守礁、建礁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连年被海军、舰队和基地评为"基层先进单位"。
    视驻地为家乡,视人民为父母。每当驻地发生水、火灾情时,驻中山军、警、预备役部队官兵总是冲锋在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可见到绿色的身影。
    多年来,我市各单位都把拥军工作提上重要议程。连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带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感情慰问我市驻军单位。

飞跃·2004
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称号
    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再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8月,我市再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至此,我市已经连续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次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城。
    据统计,我市现有优抚对象3.6万多人,驻军部队8个。2004年以来,我市共接收退役士兵近2000多人,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率达100%,农村兵推荐使用率达95%。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100%按政策完成了安置任务。
    到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时,全市24个镇区均已建立拥军优属保障资金,保障金总额达664万元,其中市级120万元,镇区514万元,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拥军优属基金50万元。各镇区、市属有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逐步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并实行了优待金镇区一级统筹。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金、定期补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由银行直接划入对象的账户,这一做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优待抚恤标准,每年都根据我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情况调整抚恤补助标准。2007年,我市"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定恤定补标准每月分别达到870元、620元、500元。残疾军人除按标准发放残疾抚恤金外,对在职六级以上下岗残疾军人,除享受失业保障待遇,在退休前,还享受市财政每人每月300元优抚救济金;对在乡四级以上残疾军人,市财政按每月732元发给定期定量补助金。
    去年底,我市出台《关于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和 《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进一步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的劳动、就业保障问题。
    去年,省双拥工作检查组对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进行复检,检查组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骆招群指出,中山双拥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具体表现有4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有创新。二是广泛宣传,双拥工作氛围浓。三是政策落实,优待抚恤标准高。四是互办实事,军政军民情意深。全市在开展双拥工作过程中,军、地双方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促进经济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凝聚力的总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全市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1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本 专 页 由 中 山 网 开 发 制 作 及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本网页版权归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