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人来人往的办事群众,一边是忙碌穿梭的防疫志愿者……10月20日一大早,记者在中山市南朗街道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这里以“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控手段,正在推进“两热”疫情防控工作,持续筑牢居民群众的安全防护屏障。
“白+黑”轮轴转
入户宣传不怕苦累
“我们所居住的是锦绣海湾城七期,其中一排居民楼是32层,另一排居民楼是26层,上门防疫,得一户一户地敲门。”海湾社区志愿者李秋霞与郑红艳都是家庭主妇,更是“黄金搭档”。她俩主动加入社区的“两热”疫情防控队伍里,协助社区做好入户宣传工作。

李秋霞快言快语,非常熟悉“两热”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她与郑红艳一起“扫楼”,每走完一栋高层,至少要花1.5个小时。“海湾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周边城市的上班族,早出晚归,所以我们上门入户宣传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白+黑’轮轴转。”李秋霞说。
在李秋霞和郑红艳看来,这份志愿者工作“苦中有乐”。大多数的居民都主动配合防疫工作,自觉搞好卫生,及时清理积水。“偶尔也遇到不太理解我们工作的居民,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一点的耐心。毕竟,防疫不是一个人的行动,而是需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李秋霞说。
因海湾社区居民构成多元化,给“扫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李秋霞和郑红艳的责任心很强,目前对所负责的楼栋已完成了第二遍的“扫楼”工作。
海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甘文兴告诉记者,海湾社区有17个住宅小区共280栋高层,目前通过“人防”“敲门入户”已实现全覆盖,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与蚊子斗智斗勇
与时间在赛跑
“我退休3年有余,社区有什么活动,我都主动加入,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来自武汉的赵卫忠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跟随孩子定居了下来。“每周一,我都会到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工作半天,协助社区服务好群众。”

赵卫忠的防疫工作是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到居民楼派发宣传单和蚊香,同时还会到街道的清污点帮忙清理垃圾,不留卫生死角。“单是在‘两热’疫情防控中,我都出工四五次了,我非常乐意做这份工作。”赵卫忠憨笑着说。
苏健华是社区工作人员,自从“两热”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持续奔波在一线,周末也不例外。“这是工作职责所在,我们多干点,蚊子的生存空间就少点。”苏健华说。
哪里有卫生黑点,哪里有积水,哪里又该补放药物,又或者是该液体消杀,还是该固体洒药……苏健华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告诉记者,液体消杀的最佳时间在上午7时—9时,下午4时—6时。“我们每天都与蚊子斗智斗勇,也是与时间在赛跑。”
甘文兴也透露,海湾社区不断加大“人防”投入力度,组织驻点工作组、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楼栋长、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等多方力量超1200人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3场次。
“物防+技防”
一个都不能少
采购消杀烟雾机、杀虫热雾剂、生物灭蚊幼剂、灭蚊消杀药水、蚊香等物资,海湾社区在“物防”上建立了物资管理台账,定期盘点更新,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资需求。
在海湾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古树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记者看到社区已安装了太阳能灭蚊剂机16台。苏健华告诉记者,社区每天都消杀,确保环境卫生无死角;社区内的排水管道、下水道口等易滋生蚊虫的地方,也会定期检查、悬挂“小药包”。“我们要从物理层面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为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物质防护墙。”苏健华说。

甘文兴告诉记者,海湾社区还采用了“人机协同、立体排查”的创新工作模式,以无人机执行高空巡航任务,精确识别并捕捉楼顶、棚顶以及闲置地等区域的积水容器和垃圾黑点,确保不遗漏任何卫生死角和盲点。
目前,海湾社区运用“智慧社区平台”,已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通过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社区内的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将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以科技力量织密社区防控“安全网”。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甘嘉欣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