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地变身“百草园”!中山这个小区“耕”新啦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中山+

5月22日,记者走进五桂山社区桂祥苑小区的“中草药科普园”,只见在30多平方米的小园里,培育着九干菜、艾草、鬼针草、沉香树等18种中草药,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势正旺。“中草药科普园”不仅可以让大家观赏各类药草、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供小区居民免费采摘使用。

五桂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卢苑表示,社区与桂祥苑小区居民和志愿者共建“中草药科普园”,在小区营造“千年中医,本草芳华”的文化氛围,同时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为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携手共建

让“荒地”变“宝地”

“这里原本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日子久了,乱堆乱放现象越发严重,垃圾也越来越多,大家都避之不及。”桂祥苑小区居民古女士回忆称,在五桂山社区的牵头下,这块荒地变身“中草药科普园”。“像这个九干菜,我们客家人用来煲汤喝,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古女士说。

五桂山社区桂祥苑小区的“中草药科普园”。记者 易承乐 摄

五桂山街道群山环绕,属于亚热带气候,适合中草药生长,因而这里的中草药资源颇为丰富。卢苑介绍,“我们结合五桂山客家人喜用中草药的特点,与居民交流讨论,确定了在社区周边‘就地取材’找些中草药进行移植,共建科普园的想法。我们在每一种药材上都标注了名称、功效、二维码等信息,方便更多人了解中草药知识。”很快,这一想法变成现实,大约一个月前,五桂山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居民群众和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打造“中草药科普园”。

每一种药材上都标注了名称、功效、二维码等信息。记者 易承乐 摄

记者看到,与“中草药科普园”一路之隔,是一排充满五桂山元素的特色墙绘,创作内容包括客家美食、五桂山特产、五桂山风光等,色彩丰富,呈现出五桂山人民对美丽乡村的期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墙绘下面的土壤正在翻新整理,“我们计划将这里的闲置土地打造成‘共享菜园’供居民认领耕种,可以种上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方便居民食用。”卢苑说。

充满五桂山元素的特色墙绘。记者 易承乐 摄

以社区发展治理
绘就居民幸福底色

桂祥苑小区的变化,是五桂山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的缩影。在五桂山社区,党员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自治共治。

据了解,五桂山社区目前管辖领东上筑、阳光翠苑、泷珀等17个居民小区,户籍居民3600人,常住人口10000多人。近年来,五桂山社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社区的工作部署,抓紧抓实社区“大党委”建设,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模式,努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点团队、共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新格局。

5月21日下午,卢苑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进泷珀楼盘开展日常走访工作,听取广大业主和物业方的意见和想法。在该楼盘的党建书吧,负责该楼盘党建工作的黄经理介绍:“这里居住着不少党员,很多图书都是他们捐赠的,我们也会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党员的参与度很高。我们希望把这里作为一个党建阵地,引领基层治理。”

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卢苑表示,今后将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居民小区“楼栋长制”,不断夯实社区治理群众基础,做细做实社区治理工作,提升居民幸福感。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宋欣妮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