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宗以新增住宅用地反哺“工改工”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中山+

9月22日,小榄镇联丰社区聚新“工改”收储项目启动仪式举行,现场成立“聚新片区‘工改’项目临时支部委员会”与“‘工改’项目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为后续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据小榄镇党委副书记吴铸辉介绍,该项目是全市首宗以新增住宅用地反哺“工改工”的项目,将在保障149亩工业用地用于引入优质制造业项目的基础上,通过84亩住宅用地出让,实现资金平衡。

小榄镇联丰社区聚新“工改”收储项目启动仪式。邝浩贤 摄

“自2022年中山吹响‘工改’号角以来,小榄镇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6300亩,打造了7个‘全市第一’的‘工改’模式。”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介绍,联丰社区聚新片区政府收储“工改”项目是小榄“工改”在改造模式上的又一创新实践,小榄将积极推进“古镇—横栏—小榄”跨镇街万亩连片“工改”工作,加快完成联丰、九洲基等社区不少于400亩用地连片收储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工改”省级标志性样板。

住宅用地反哺

破解土地收储难题

“项目用地前后花了3年时间,其间开了无数次协调会议,最终确定了以一定比例新增住宅用地替代‘工改住’用地的新模式,实现了土地收储。”联丰社区党委书记关顺景坦言,因社区此前征地较多,部分居民存在一定抵触情绪。为此,在市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增住宅用地价格反哺“工改”项目资金缺口。此外,社区提前制定总体规划,结合已有4个自改项目(聚新、聚安、聚宝、聚丰)村集体增收的实际案例,逐步打消村民疑虑。

联丰社区是小榄镇工业发展较早的社区,拥有超1000家工业企业。“本次收储项目的149亩工业地块,是典型的小散乱污低效厂房。”关顺景表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旧锌铁棚厂房、分散的租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而此次项目改造后将重点招引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长项目和科研创新、数字化服务商等平台机构,不仅能满足小榄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同时可引进市外优质项目,补充全镇产业链条短板。

记者了解到,项目将同步实施海威路、乐丰路、聚新路等主干道升级改造,并推动解决南部生态公园重建、批而未供用地出让等历史遗留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周边群众,努力打造镇村合作、互利共赢的“工改”新标杆。

联丰社区是小榄镇工业发展较早的社区,拥有超1000家工业企业。记者 陈雪琴 摄

奋力推动

跨镇街万亩连片“工改”

2022年1月,中山正式吹响了全面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号角,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向土地碎片化、产业低效化宣战。3年来,全市通过全域低效工业园改造,让近5万亩村镇低效用地焕发新生,不仅重塑了中山的产业空间格局,更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引擎。

现场成立“聚新片区‘工改’项目临时支部委员会”与“‘工改’项目前线指挥部办公室”。许展图 摄

小榄作为全市工业重镇,坚定地扛起了“工改”排头兵的大旗,过去3年累计推动314宗地块开展改造,建成高标准厂房超475万平方米,“工改”任务完成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在模式创新上,更是打造了7个“全市第一”的“工改”模式,获评2022-2024年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一等奖。赵锡雄表示,通过“工改”,小榄镇一举扭转了“工改”前10年年均新增工业用地不到60亩、“10亿级”项目为零的被动局面。后续,小榄镇将积极推进“古镇—横栏—小榄”跨镇街万亩连片“工改”,加快连片打造跨镇街现代产业园区,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区域联动、互补共赢,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陈雪琴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