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镇古一村探索长效机制,筑牢美丽家园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中山+

“以前这块荒地被破围挡围着,里面积水、坛罐多得很,蚊子时常嗡嗡叫。现在好了,带孙子出来玩也放心多了。”7月30日,站在刚刚完成卫生整治、焕然一新的公共绿化空间旁,中山市古一村村民张姨感触颇深。过去一段时间,古一村痛下决心对辖区荒地以及“卫生死角”等实施系统性环境整治,通过清除积水、平整地块、种上景观树,从根源上消除了蚊媒孳生的空间。

治理环境现场。古镇宣传办 供图

作为广东省卫生村、宜居示范村和中山市“色丽家庭”示范村,古一村今年以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美生态建设的同时,创新性融合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重点,集中攻坚村内长期“沉睡”的闲置地和空置房。截至目前,已有27处得以整治,曾经杂草丛生、积水难消的闲置地块,如今成了整齐的便民停车场;昔日被破旧围挡遮蔽的荒芜之地,眼下是绿意盎然的公共绿化空间;就连卫生死角,也变身点缀家园的精致微景观。

铲平一处蚊媒孳生地。古镇宣传办 供图

困扰村民陈伯多年的房后卫生死角,曾是堆放杂物和积水的“重灾区”,极易成为白纹伊蚊孳生的温床。村里对这类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理,通过硬化地面或建造花坛杜绝积水残留,将几处典型“黑点”改造成开放式微景观,既根除蚊虫隐患,又色化了家园,陈伯坦言:“现在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弄得这么好看,看着都舒心!”

治理之前景象。古一村宣 供图
治理之后景象。古一村宣 供图

此外,古一村还将一处位置便利的闲置地改造成标准化便民停车场,新增8个停车位,缓解了片区“停车难”问题。停车场建设前重点清理地面坑洼和杂物,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并设计良好排水系统,从源头杜绝积水和蚊虫孳生。持续升级的10处“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也成为防控蚊虫的新阵地。“我家门口这小花园,现在要求用桶装水种花要加盖,还指导及时清理杂草杂物,减少蚊子藏身地。”村民潘阿姨对此十分支持。村委会在“四小园”改造中同步推广“无蚊小环境”创建,普及家庭防蚊关键措施。

古一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整治实现了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一举三得”。看到废弃角落变便民场所,环境变美、蚊虫变少,村民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也显著提升。以此为契机,古一村将持续巩固成效,深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深化闲置空间资源优化利用,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深度融合,让更多“沉睡地”蝶变成村民身边的“幸福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坚实的乡村活力。

记者 卢兴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