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古镇灯博会将于10月22日开幕,三大亮点抢先看​→
发布时间:2025-10-15 来源:中山+

10月15日,第33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以下简称“古镇灯博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古镇镇举行,介绍第33届古镇灯博会筹备情况,并就展会总体安排、特色亮点等答记者问。

10月15日,第33届古镇灯博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古镇镇举行。记者 卢兴江 摄

当天,古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贤龙,古镇镇党委委员梁泳彬,古镇镇副镇长胡蝶辉,中山古镇灯都博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华标出席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第33届古镇灯博会定于2025年10月22日开幕,为期四天,持续至10月25日,主题为“古镇灯饰照亮世界”。此次展会将围绕“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大定位,打造展店联动、展网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展贸平台。截至10月14日17时,主会场报名参展企业达1007家,主要来自中山、深圳、佛山、东莞四地;主会场实名预登记总人数近4万人,同比增长3.33%,其中有超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700人完成实名预登记,同比增长2.46%。

自1999年首届举办以来,古镇灯博会已成功举办32届。古镇灯博会从早年的马路露天展会起步,逐步发展为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于一体的行业盛会,每一届均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客商慕名观展、采购,如今已成为中国照明灯饰行业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标志性展会。

主办方提醒,此次展会始终将参会人员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贯彻落实广东省、中山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科学筹划、周密组织,专门制定了涵盖蚊媒传染病防控的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体系。一方面,对展会主会场、分会场及周边区域组织开展多轮专项督导检查,全面压实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控责任,确保防控措施无死角、全覆盖;另一方面,在灯博会筹备阶段便加大投入,重点强化蚊媒孳生环境清理整治力度,同时增加专业消杀频次,通过科学配比药剂、精准定位消杀区域等方式,确保药效持续作用,全力降低展区及周边蚊媒密度。为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展会期间将实行常态化入馆健康防护管理——所有参展商、采购商及观众每次进入展馆前,均需按要求喷洒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据介绍,本届展会将呈现三大亮点,持续擦亮古镇灯博会“金字招牌”。

●亮点一:展区布局升级,凸显“全链全景展示”特色

第33届古镇灯博会主会场设在灯都古镇会议展览中心,同时联合利和灯博中心、华艺广场、星光联盟等8大分会场,构建起展店联动、展网融合的“大灯博会”格局。展品覆盖智能照明、家居照明、商业照明、户外照明、专用灯具、机械设备、辅料配件等照明灯饰产业全链条品类,将集中展出数万款“专精特新”产品及行业前沿技术成果。

相较于往届,本届展会展区设置突出“全链全景展示”特色,主会场各展馆兼顾独特主题与品类融合:A馆聚焦智能照明,集中展示智能感知光控系统、AI调光等新技术成果;B馆侧重家居与商业照明,引入自然光模拟、生物节律调节等光环境场景展示。此外,户外照明、文旅亮化、智能安防、机械设备、辅料配件等领域展品也将全面呈现,全流程覆盖照明灯饰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

●亮点二:商贸活动同步开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作为照明灯饰产业贸易中心,古镇镇以灯博会为核心平台,采用“以展带会、以会促展”形式,全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成果转化与经贸对接效率。本届展会将联合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举办“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电商高端私享会”“2025广东(中山)灯饰产业带新兴市场平台对接会”等活动,同时开展“全球买家采购行”,特邀数百家海外实力采购商组团参会,并设置供需配对会、分会场导赏团、鸡尾酒交流会等环节,助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深化合作。

●亮点三:搭建多层次对话平台,深化行业信息集聚

本届灯博会聚焦行业核心需求,搭建多层次交流对话平台,围绕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商合作、照明产品营销创新、绿色照明等重点议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头部企业领军人物开展主旨演讲与专题对话,具体活动包括“照明产品与营销创新交流会”“家居照明智能化生态共创交流会”等。其中,“家居照明智能化生态共创交流会”将邀请中国电信、小米等企业的专家与代表,重点探讨照明产品智能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研发与营销创新等主题,全方位推动行业资源信息共享,强化趋势分析、创新发布、产业推介,促进产业信息高度集聚,打造行业信息高地。

此外,展会期间还将同步开展线上活动直播,致力于打造链接全球照明灯饰产业上下游、驱动行业升级的高品质展会,为照明灯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薛雅静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