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暖民心| 大涌镇纪委靶向监督 整治旅游购物乱象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中山+

“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我们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诱导消费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目前收到了商家退还的费用。”日前,游客陈女士在大涌镇旅游购物投诉后,顺利拿回全额退款。这起消费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大涌镇纪委聚焦文旅产业发展痛点堵点、以靶向监督护航群众权益的生动缩影。

2025年,为持续推动深化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纪委监委集中整治办推动整治旅游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大涌镇纪委通过“三个坚持”靶向监督推动职能部门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次,督促解决12345热线、信访等旅游消费投诉8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41066元,健全完善制度2项,进一步推动该镇红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责任引领,拧紧履职“责任链”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大涌镇狠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打造红博城4A级景区、安堂古村等热门文旅项目,游客流量激增。然而,过去一年间,镇文旅部门陆续收到“导游带客强制消费”等旅游投诉,严重损害了大涌旅游产业的口碑与形象。今年2月28日,国家信访局平台收到消费者投诉转办,大涌镇某玉石店存在诱导消费及消费纠纷的问题。大涌镇纪委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开展监督,发现有个别旅行团长期带游客前往某玉石店进行参观消费,该玉石店存在“消费陷阱”,然而监管部门执法存在一定滞后性和取证难问题。

研学团在红博城参观学习。通讯员供图

大涌镇纪委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督促镇市场监管、文旅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该玉石店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对其经营者和房东进行重点约谈,协调消费者办理退费退款手续。”同时,该玉石店因为投诉举报较多且没按要求落实整改,3月初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关停处理。

今年以来,大涌镇纪委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通过列席会议、座谈交流、现场检查等方式,持续压紧压实镇党委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全力推动旅游市场秩序、旅游环境整治等工作落细落实,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用监督执纪实际成效守护大涌旅游环境。通过镇市场监管、公安、宣传文化等部门紧密协作,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8人次,检查旅游购物点96间次,7家投诉较多的商铺已相继退市。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管理

针对红博城景区内不断出现违规销售行为,以及群众投诉反映“诱导式消费”“强制性消费”等问题,大涌镇纪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约谈提醒,以有力举措强化场地出租方的管理责任。

执法人员检查商家产品。通讯员供图

大涌镇宣传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在大涌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我们对相关涉事主体开展5次约谈,对旅行社带团资质实行‘一团一报’备案制度,强化源头管理,严禁其与无证导游合作,推动场地方每周开展商品质量、明码标价巡查,建立‘违规商户预警台账’,杜绝强制购物行为,责令相关商铺限期妥善处理游客的退赔诉求。”

此外,大涌镇纪委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大涌镇旅游购物点巡查制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一户一档”监管台账。在所有购物点显著位置公示维权电话,在红博城各酒店房间张贴“温馨提示”,实行48小时内处理游客诉求机制,同时明确场地方的连带整改责任,定期组织商户法规培训,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对违规商铺建立黑名单,协商解除租赁协议,从各个环节筑牢监管防线。今年以来,大涌镇累计开展联动巡查4次,检查购物点23家次。

坚持一线监督,筑牢民生“防护网”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大涌镇举办红木展销会和金色大地音乐会,吸引了超过6万名游客来到大涌镇旅游消费。如今,大涌镇旅游购物市场焕然一新,旅游消费纠纷投诉量大幅下降,游客满意度直线上升。在红博城景区参观的游客王先生说道:“每个商店都贴了维权监督电话,买东西心里踏实,这一趟旅程实实在在地体验到购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整治行动后,旅游消费纠纷投诉量大幅下降。通讯员供图

接下来,大涌镇纪委将持续以监督促整改、以整改促提升,推动旅游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造规范、有序、诚信的消费环境,积极推动新型文旅模式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感受大涌文旅魅力,进一步擦亮大涌“中国红木特色小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等国家级品牌名片,为打造“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文旅城市保驾护航。

记者 高倩荷 通讯员 钟继宣

◆编辑:吴玉珍◆二审:赵伟◆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