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简称“两热”)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面对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高、防控形势严峻的挑战,中山市沙溪镇持续织密防控网络,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沙溪镇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的“巾帼力量”。11月3日,记者采访梁婉明、缪若翩、刘嘉尹等绽放在灭蚊防疫一线的“铿锵玫瑰”,了解她们奔走于防疫一线,在灭蚊中书写的温情故事。
网格长梁婉明:
细节制胜的“攻坚者”
她个头不高,短发清瘦,总穿着一件红马甲,穿行在水溪村、岚霞村、龙聚环村和龙头环村的巷陌之间。她就是沙溪镇文联党支部书记、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专干梁婉明。

10月中旬,梁婉明被抽调到龙聚环担任网格长,与搭档共同负责70户居民的防疫工作。任务伊始,一户“特殊”家庭便成为她遇到的难题——户主不常居住、沟通不畅。梁婉明没有退缩,通过多方打听、反复联系,最终取得对方信任,说服其返村配合清理卫生工作。
“一开始我遇到不少‘入户’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跟村民深入沟通、磨合和解释后,他们理解了入户灭蚊工作,也十分支持防蚊灭蚊。”梁婉明告诉记者,很多村民的庭院和楼顶都种植绿植花草,也养殖乌龟、小鱼,甚至有的村民养蜜蜂,他们担心喷洒的灭蚊烟雾和药水会影响植物和乌龟小鱼,一开始都十分抵触她们入户防蚊灭蚊。经过不断的沟通和耐心解释,村民才慢慢理解并接纳“入户消杀”工作。
10月下旬,在沙溪镇龙聚环执行灭蚊任务结束后,她又“转战”到龙头环担任网格长,负责28个风险点排查。面对新任务,她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高质量完成工作,成为防疫一线可靠的“攻坚者”。
党员“双姝”:
肩背喷壶的“消杀者”
在“两热”防控关键时期,缪若翩与刘嘉尹两名女性党员主动请缨,化身守护村民健康的“抗疫玫瑰”,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她们常常穿梭于背街小巷,肩背常量喷壶,对墙角、窄巷、绿化带等蚊虫易滋生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不留任何卫生死角。在任务分配中,她们从不推诿,坚持“哪里缺人就去哪里”的补位原则,随时支援需要帮助的岗位,以坚守筑牢防蚊屏障。
除承担繁重的消杀任务外,两人还负责防疫网格的入户登记工作。她们逐户走访,排查积水隐患,普及防蚊知识,动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夜幕降临,她们的工作仍未停歇。返回办公室后,她们继续整理当日排查台账,核对整治前后对比照片,标注整改成效,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
缪若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没做什么特别的,看到村民理解并主动参与防疫,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校园巾帼:
守护师生的“防蚊卫士”
校园是“两热”防控的重要阵地。云汉小学副校长陈艺君以专业与坚守,为全校师生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她与同事从物资储备、校园消杀到健康监测,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防疫体系,确保校园防疫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她主动对接村委会,搭建“校园+家庭+村委”三方联动机制,凝聚防疫合力。
防控关键时期,陈艺君利用节假日带队开展家访,指导家长和学生清除积水,从源头阻断蚊虫滋生,并讲解防疫知识,帮助家庭做好防护。烈日下,她始终冲锋在前,入户宣传、清理杂物、喷洒药剂,汗水多次浸透衣背,仍坚守岗位。
在一次周末灭蚊行动中,她发现教学楼后一处排水沟堵塞,积水中已有蚊虫幼虫。因位置隐蔽、空间狭窄,专业设备难以作业。她毫不犹豫,卷起袖子与后勤人员一同徒手清理淤泥杂物,不顾刺鼻气味,直至管道彻底疏通。
陈艺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着校园安宁,保障学生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银龄”玫瑰:
默默送糖水的“守护者”
防疫一线的坚守,也牵动着村民的心。乐群村永厚环二社75岁的张允婵婆婆,见抗疫队伍每日奔波灭蚊,深受感动,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10月的一个炎热早晨,她早早熬制清热糖水,送至抗疫办公室,待灭蚊人员返回时递上一碗清凉。此后,每逢高温天气,张婆婆的糖水总会如期而至。
乐群村还有一位阿婆,也以自己的方式传递温暖——她搬来矿泉水,为抗疫队伍解渴。
“银龄玫瑰”的温情举动,不仅鼓舞了一线工作人员,也感染了广大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主动收拾院落、协助排查积水、参与垃圾清理,形成“村委主导、村民参与”的防疫合力。
记者 林燕英 通讯员 张炜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