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碳”访环保之路,中山开展低碳科普系列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15 来源:中山+

5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低碳知识大挑战、低碳科普知识巡回展、线上低碳知识大抢答……近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全市多个部门单位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中,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线上发布和线下宣传的多种形式,向市民发出七项倡议,包括节约能源资源、低碳出行、减少污染、呵护自然、垃圾分类、环境监督、参加环保实践,共同为建设更加绿色、低碳、美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据了解,本次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将开展活动碳足迹测算评估,通过购买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用以抵消低碳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实现活动碳中和。

低碳生活从身边实践开始

5月15日上午,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中山市神湾镇“3060”低碳驿站举行。活动现场,周边村民、学生等参与者将自己带来的可收回物,包括纸质、塑料、织物、金属,放到“垃圾分类智能体验区”相应投放口中,赚取相应数量的环保碳币,兑换纪念品。

附近村民将家中的旧衣服、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放进回收箱。记者 夏升权 摄

50多岁的高阿姨带来了一大包旧衣物,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投入体验区的回收盒内,并取到了环保碳币,并兑换了纸巾与多肉盆栽。“平时的旧纸盒和空塑料瓶,现在都会攒起来。”手捧着礼物的高阿姨开心地说,不用的旧东西能积攒在一起兑换生活用品,这个做法很好。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源头上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科长谭兆腾表示,通过与群众的接触,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达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市民自主选择低碳产品,比如新能源车和绿色公交,也会促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不可循环材料,例如在购物时避免使用塑料袋。“要实现国家的‘3060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每个生活领域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仅靠政府推动重大项目是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识和集体努力。”谭兆腾说。


附近村民参加垃圾分类有奖游戏。记者 夏升权 摄

主场活动中,神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作为2021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的实践,比如,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打造海港、竹排“整村光伏试点村”,新建光伏总面积7.68万平方米、总并网容量1.23万千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314吨。在竹排岛、磨刀岛各引入一台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施,设施使用已超700次。


神湾镇育才学校学生在驿站内听取垃圾分类知识介绍。记者 夏升权 摄

巡回宣传低碳科普知识

全国低碳日期间,市生态环境局精心策划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丰富活动,为市民带来低碳科普知识宣传。

5月14日至15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举办线上低碳知识挑战赛。活动吸引众多市民积极参与,他们在答题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低碳知识的理解,还在轻松的环境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5月13日至5月19日,在神湾镇“3060”低碳驿站、中山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区等6个场所,同步开展低碳科普知识巡回展,向市民展示光伏发电、低碳生活、碳普惠、碳足迹碳标签、绿色金融等相关知识。

大涌镇起凤环社区、石岐骏珑盛景小区、三乡桥头村、五桂山旗溪村、南区良都中学等地的“3060低碳科普站”电子显示屏也同步开启,滚动播放低碳知识,为市民提供直观的科普体验。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传播了低碳环保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市民能够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接触到低碳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为实现国家的“3060”目标贡献力量。

低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5月13日和5月15日,环保志愿者团队走进东区三溪村和南区沙涌村,开展以“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在三溪村开展低碳环保宣传。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低碳科普展架,向村民展示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为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现场设置环保篮球“答”人、低碳生活守护者、生态大富翁、趣味飞盘子、低碳充能站等互动学习挑战,考验参与者的环保知识。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也体现了中山市在推广低碳生活、建设美丽中国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亲身参与,村民近距离感受到了低碳生活的魅力,学习到了如何将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低碳宣传走进活力校园

“可以边充电边看手机吗?”“夏天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6℃,对吗?”……5月14日,中山市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和西区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一起走进西区街道丰山学校,开展我市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游戏互动和案例分享,向同学们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在校学生树立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知识。

走进西区街道丰山学校,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记者 文波 摄

活动现场精心布置了低碳科普展架和互动游戏挑战摊位,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学习挑战,学生们体会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乐趣。


学生们参与低碳环保趣味游戏。记者 文波 摄

“低碳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也会在教学中不断通过身边事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西区街道丰山学校三年级老师廖火萍表示,低碳知识科普进校园,激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生态环境变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将低碳知识带到市民身边,可以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活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更多人参与到低碳实践中来。”谭兆腾表示,科普活动能激发公众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探索和实践新的低碳技术和生活方式,同时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