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通过推行“绿美妈妈岗”,助力打造“垃圾分类+民生”品牌
超100名“绿美妈妈”上岗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中山日报


   东区街道竹苑社区的“绿美妈妈岗”便民服务点。记者 王云 摄

“阿姨,您把二维码给我扫一下。”5月20日,在中山市东区街道松苑横街小区,“绿美妈妈”饶嘉棋正在清点居民送来的可回收物。这是中山推行“绿美妈妈岗”,打造“垃圾分类+民生”品牌的一个缩影。

2023年以来,中山建立起镇“绿美妈妈岗”服务站、社区“绿美妈妈岗”合作驿站、小区“绿美妈妈岗”便民回收点三级网络体系,先后超100名“绿美妈妈”上岗,实现新的灵活就业模式。

走进松苑横街小区,一个绿色简易小房子映入眼帘。“小区的‘绿美妈妈岗’于今年年初设立,我已经在这里兼职了几个月。”饶嘉棋住在横街小区附近,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服务点上岗,“周六日会有较多年轻居民将可回收物拿过来,工作日一般是老年人居多。”

在横街小区住了30多年的李阿姨,正在与丈夫一起分类打包可回收物,打算拿到“绿美妈妈岗”去。“我以前在餐厅上班,习惯收集这些瓶瓶罐罐。之前我们都是全部给回收废品的人。有了‘绿美妈妈岗’之后,感觉更方便,价格也公道,我们就都送来这里了。”将瓶罐分类打包好后,李阿姨打开“绿源联动”公众号,将“码上收”二维码交给饶嘉棋,拿到称重设备上进行扫码。

“李阿姨是我们的老顾客。很多叔叔阿姨在单车房里存了许多可回收物,大家在我们这里回收多次后逐渐熟悉了,觉得很方便。”饶嘉棋告诉记者,一开始,很多居民都不了解“绿美妈妈岗”,“绿美妈妈”们通过上门入户、派发小礼品等方式宣传,并做好每一次回收工作,越来越多人愿意将可回收物拿到“绿美妈妈岗”便民服务点。“现在每天平均能收到70到80公斤的可回收物。基本上一两天内就能摆满站点。”饶嘉棋说,在非营业时间,居民也可以致电工作人员进行预约,送来可回收物,“若有年纪较大或行动不便的居民,我们也可以上门回收。”

清点好可回收物后,饶嘉棋将物品一一称重,并根据可回收物种类,分别投放进硬塑区、软塑区、金属区和织物区。“公司每天都会根据市场价格更新回收价格,居民来这里进行回收,可以选择兑换礼品,或兑换现金、微信收款。”每收到一件可回收物,饶嘉棋的提成便多一分。她表示,聘请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各项保障与福利齐全,如今自己能利用日常零碎的时间做兼职、增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可谓一举多得。

“绿美妈妈岗”的设立,不仅有效推动了“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还响应了绿色环保的号召。“绿美妈妈”除了服务、指引居民进行分类回收,还充当起中山垃圾分类工作倡导员、宣传员,帮助大家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据统计,目前,中山共建立镇街“绿美妈妈岗”服务站3个,社区“绿美妈妈岗”合作驿站64个,居住小区“绿美妈妈岗”便民回收亭4个,开展群众垃圾分类宣传和旧物回收活动超过300场次。

在可回收物利用方面,除了“绿美妈妈岗”,中山此前还推广使用了智能回收设备。“对比智能设备,‘绿美妈妈’能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也解决了老年人不懂设备操作的难题。同时,通过第三方企业的系统,能清晰了解回收数据与信息,整个流程一目了然,不会缺斤少两。”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管理科副科长陈达鹏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推广“绿美妈妈岗”,并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精分类”全流程监督,力争今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记者 黄靖怡 通讯员 孙乐言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