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再有消息传出,P2P网络借贷平台“旺旺贷”失去联系,多名网民表示被卷走投资款项。这场从去年8 月开始P2P平台倒闭潮,仍在持续发酵。有数据披露,全国累计已有119家P2P 平台“跑路”,涉及资金共计21 亿元左右。 P2P, 是英文 peer topeer 的缩写,即是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简单地说,就是手中有闲钱的放款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将钱借给需要用钱的借款人。这一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以惊人的速度野蛮生长。数据显示,2011 年,P2P 平台数量为100家,成交规模为70 亿,而在过去两年,行业无论是在平台数量还是成交规模,均以三倍的速度在蹿升,去年,P2P 平台的数量达到1000家,而成交规模也急剧涨至600亿。 在国外,P2P 是主流的全民理财方式。在国内市场,因为其动辄高达 10%以上的收益,也让诸多手持闲钱的人怦然心动。但和国外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相比,国内如今的信用情况大相径庭,因此,行业不仅面临逾期率的问题,国内的信用环境,企业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行业标准、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定期的公开披露等环境都没有形成。 但与宏观大环境相比,这一行业的火爆程度,也远超乎我们想象。一位朋友家里找钟点工,他发现,这工人相比以前的普通阿姨,手脚麻利,素质较高。他正暗自打算以后常用她做钟点时,这时阿姨说话了:老板,你现在的钱还放在余额宝吗?其实我们公司除了做家政以外,还有一块P2P 理财的业务,回报高达 10%以上,比余额宝高多了。一个钟点阿姨口中冒出专业名词P2P,让朋友大吃一惊。 显然,不论我们接受不接受,P2P 已经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而监管缺失,也让投资者的风险难以预计。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监管一直远远落后于行业。以2003 年就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为例,这一行业在灰色地带足足生存了近 10 年, 直到2011 年,央行才发出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相对此,新生的P2P 网络借贷,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轮倒闭潮,不排除有故意为之的恶劣情况,但更多的是,过低的门槛,容纳了很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的平台,影响行业的信誉。准入门槛低、无法律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里面鱼龙混杂的情况,再不监管,后果堪虞。 在去年年底,央行明确提出,在鼓励P2P 网络借贷平台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设定其业务边界,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要求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不过,这一条文,主要是打击以开展P2P 网络借贷业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对于 P2P平台资质的管理、风险的监控仍旧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整个行业监管缺失的软肋难以根除。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出借人的资金保障显然不足。最直接的方法是,尝试投资引入第三方担保的 P2P 平台,确保自己资金不出现血本无归的极端情况,此外,也不应过分追求高利率的借贷回报,综合考虑收益和资金风险,理性投资。 黄汉英 股市连跌考验2000点关口 昨日,市场受IPO 审核将重启等利空影响低开低走,题材概念股大幅杀跌,导致创业板指跌至1257.26点,跌幅达2.68%。沪指午后在2000点上方窄幅震荡,板块齐跌,报收2003.49点,跌1.62%。 经过上周破位下行后,昨日大盘再次变本加厉加速向下杀跌,创业板指也在五连阴后,加速向年线迈进。主板与创业板共同下跌,意味着盘中系统性风险再次释放。当前,控制好风险仍旧是首要任务。广州万隆的观点认为,如对中长线强势股刚破位的股票,我们应坚决斩仓回避,这类个股由于主力收益颇丰,破位说明主力不再护盘;对技术破位后反抽无力的股票,应逢反弹出局;对业绩惨淡且又被炒高的个股,不应盲目持股而应有止损的勇气;对消息利空或利好兑现个股,应有宁可杀错不可深套的精神。 (详细报道请看B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