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长假来临前夕,李小姐几乎将理财通的钱全额赎回,除了将部分用于偿还信用卡欠款外,其余的她计划重新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如今银行大部分理财产品均超过5% ”,李小姐透露,如果不是特别追求流动性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会更划算。确实,随着宝宝军团的收益逐渐下降,其中,在理财通上线的4款产品,5月4日公布的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已跌破5%。与此对比的是,5月4日,银行在售年化预期收益率在6.2%(含)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25款。银行收益率5% 以上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 1 宝宝军团收益率逐步下降 近期随着资金面逐渐宽松,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回落,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在逐步走低。5月4日的数据显示,宝宝军团中收益最高是长城货币,与其对接长城货币A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6.12%,掌柜钱包对接的兴全添利宝货币为5.74%,平安盈对应的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为5.687%,名列前三甲。其中,平安盈的万份收益为1.5254,为众多宝宝类基金最高的一款。 而在微信理财通上马的四款基金均已跌破5%,四款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为华夏基金财富宝,最近7日年化率为4.922%。而大家最为熟悉的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的万份收益为1.3361,七日年化收益日降至5.023%。 在此之前,天弘增利宝货币的基金经理王登峰曾表示,按照市场趋势判断,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逐步下降是必然,他认为4%左右的收益率为正常水平。实际上,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会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宽松程度变化,在资金面紧缺时,如年底、季末,这类产品的收益会飙升。目前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其收益率自然下降。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2月,“宝宝”类货基产品攀登上收益率的高峰,表现最好的货基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逼近8%,达到6%的比比皆是。受到此等诱惑,当时,不少投资者挪腾资金,扎推购买宝宝类产品。 “其实,追着高收益来回折腾资金,都是不太理智的做法”,李小姐透露,事实上,互联网理财对接的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好景不长,来回折腾反而会损失时间成本,所以,她开始改变策略,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大部分存款,还是用于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锁定长期收益。 2 按资金流动性要求来理财 5月4日,记者发现,银行在售年化预期收益率在6.2%(含)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25款。其中收益率在7%(含)以上的有3款:太仓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天天向上61号(010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和浦发银行发行的“个人专项理财产品第176期同享盈添利计划(736天)”、“个人专项理财产品第30期尊享盈添利计划(73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均为7%。 而值得关注的是,这25款产品全是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产品。按照过往的惯例,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大多数背景都是市场流动性紧张,用高收益吸引更多的资金以度过资金紧缺期,一般而言,这类型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多在1-3个月以内。不过,进入2014年,也许是受到存款搬家的启示,也可能是银行为了减轻季末、年末揽储的压力,银行更愿意用高收益产品锁定长期资金,更倾向于发行长期限的高收益产品。 以5月4日25款高收益为例,仅有4款产品的期限是在52天以内的,其余均在180天以上,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浦发银行“个人专项理财产品第176期同享盈添利计划”,期限长达736天。银率网数据也证明这点,在一季度,投资期限大于六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占发行总量的比例为13.61%,环比上升16.56个百分点。 对比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性,记者认为,互联网理财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因此更适合用来管理平时经常流动的小额闲散资金。而对于一些短期不用闲置资金,则可以选择一些较长期限银行理财产品会更划算。 那么,究竟哪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好?有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73%,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股份制银行,平均在5.51%,农商行、国有大行分别在5.4%和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