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环村欣赏粤乐宗师吕文成的《平湖秋月》《步步高》,到石岐了解“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到左步村看“无冕影后”阮玲玉的电影《马路天使》《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抑或到翠亨村感悟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内涵,到雍陌村品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沙涌村感受近代百货先驱马应彪的家国情怀……中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10月9日,中山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山在中秋国庆期间“火”出圈的金色大地音乐会,既是活化中山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新颖形式,也是传承中山独特音乐文化的创新举措。同时,中山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让古老的民乐
走进金色大地舞台
市委书记郭文海在专题会议上强调,金色大地音乐会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最古老的民乐、最质朴的吹拉弹唱走进金色大地的舞台。
“‘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粤乐宗师’吕文成、‘中国流行音乐代表人物’李海鹰等多位全国闻名的中山籍音乐家,无一不是中山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市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胡波表示,过去的演艺圈中,曾涌现出不少中山籍的电影明星,如阮玲玉、郑君里、张慧冲、梁波罗等,他们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留下一幕幕经典之作。“我们应该将这些中山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统筹,推进整体打造创新性发展,办成具有中山特色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盛事,成为有传承性的盛事,可以在全国巡回演出。”
9月29日,在大尖山露营公园举行的“山里的如诗生活——五桂山金色大地音乐会”中,传统民乐正好有着典型的中山特色,同时还上演了经典老歌与中山原创音乐。这场音乐会的演唱歌手及现场演奏乐队主要由中山本土音乐人组成。也正是这些本土音乐人,努力把中山传统民乐文化发扬光大。

除了传统的乐器类节目表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市级白口莲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毛章娣及其搭档周展基带来的合唱《采茶情歌》。五桂山的优美自然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客家山歌文化。白口莲山歌正是诞生于灵秀的山水间——客家山歌与疍家咸水歌相遇,碰撞出了既高亢又柔美的旋律,成了香山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借助金色大地音乐会,我了解到白口莲山歌这个非遗项目,近距离领略了五桂山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来自东区的市民王先生对白口莲山歌印象深刻,他认为歌曲旋律跌宕起伏,音韵独特、悦耳动听,让他对五桂山的乡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市政协常委、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邱晓明认为,在中秋国庆假期里,中山接连举办9场金色大地音乐会,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金色大地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山展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最新成果,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强镇兴村“1388”行动,激发镇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又一重要窗口,也是中山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带旺乡村人气,增强发展活力,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成功样板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金色大地音乐会
有更大发展空间和前景
金色大地音乐会人人皆可参与,草坪、稻田就是舞台,稻草垛子和可移动的临时座椅就是观众席。除了邀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中山本土乐队和歌手献唱,音乐会还设置互动环节,邀请市民上台演唱,让市民群众也成为主角。

大尖山露营公园负责人林紫君透露,“山里的如诗生活——五桂山金色大地音乐会”不仅为园区吸引了人流,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而且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活动的举办对于音乐人而言是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相关行业也有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
“通过音乐会感受到中山人民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延长了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丰富了我们的游玩体验感。”来自湖南的游客刘先生当天带家人来园区露营,对音乐会赞不绝口。
“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多支持举办音乐会活动,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挖掘弘扬中山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林紫君说,景区也希望借力音乐会活动,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增强景区的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游客带来“一站式吃喝玩乐购”的游玩体验。
记者了解到,古镇镇也将音乐与灯饰产业文化结合,开展花灯、龙舟赛、醒狮表演、汉服巡游等多种传统文化活动。“金色大地”主题音乐会,“村BA”“村晚”、龙舟赛等特色活动成为中山推动美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品牌,也成为中山高标准推进“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两大市级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一个缩影。

邱晓明表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具有生态基础好、文化底蕴深的特点,不仅有孙中山先生这张金灿灿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名片,还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所以说,中山开展金色大地音乐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加之,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假期中,有很多来自深圳、广州、香港的游客过来游玩,加上明年深中通道即将通车,金色大地音乐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邱晓明说。
打造文化品牌
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中山要依托全市各层级、各方面力量,共同将金色大地音乐会打造成更专业、更具特色、更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邱晓明认为,中山可进行区域划分,结合各个镇街特色或各片区特色,进行农文旅资源的整合,并依据这些资源,以及人流量波动,不定期举办小型、灵活、精致、时尚的音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真正突出群众性、艺术性、民族性、开放性、公益性。

胡波则认为,过去中山举办过稻田音乐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举办金色大地音乐会,最重要的是要用高品质演出擦亮这个品牌,打造出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具体来说,我认为要以政府为引领,各方参与集中精力举办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爆款的现象级音乐会。”胡波说。
“只要我们好好打磨每一个作品,我相信涓涓细流终能汇成大海,形成品牌效应后,这场音乐盛事可以成为中山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关注中山并进行艺术消费的常态,有力促进中山文化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助力‘文化兴城’与高质量发展。”胡波表示,文化振兴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充实,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自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旅游者消费者到中山来。中山向来不缺小而精的文化产品和项目,缺少的正是那一轮“月亮”,也就是拳头产品。

邱晓明还建议,要通过文化输出、品牌溢出效应,将城市消费力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中山金色大地音乐会因为做到接地气,有了人情味,有了文化味,自然而然就能聚人气。
专家声音
● 胡波(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市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
金色大地音乐会的想法和创意很好。具体而言,一是音乐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山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为。乡村振兴的一大核心内容就是文化振兴,当下城市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拼经济,更要拼文化。
二是我注意到这次音乐会以政府为主导,并广泛调动了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此举有利于为传播中山地方特色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引导和鼓励更多群众自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是利用金色大地音乐会这一舞台,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开展文艺创作,并关注中山优秀的“在地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 邱晓明(市政协常委、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金色大地音乐会作为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使其拥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是借助专业性的运营机构,对金色大地音乐会进行科学设计和规划,持续性、阶段性地推出新的活动内容,增添新的文化元素。
二是适当缩短活动间隔期,可以按照季度、节日举办不同主题的金色大地音乐会,持续性保持活动热度。
三是依托金色大地音乐会,努力扩大村集体收入,激活村民内生动力。此外,创新解锁更多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以农文旅融合形式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康养、观光农业、文娱演艺等特色经济。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