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我们负重徒步八个小时来到三江镇时,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但是,村民们渴望的目光,却给了我们坚持的信念。”5月17日晚11时,率领15名队员徒步穿越塌方山路8小时,为都江堰三江镇灾民送去一批药品,又徒步回到都江堰,并辗转回到成都的中山志愿者黄国墚给记者发来了这样的短信。 ■徒步山路 8小时为灾民送药 5月16日凌晨,黄国墚率领着由15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负重徒步进入急需药品的都江堰三江镇。为了能背更多的药品,每个队员都轻装上阵。“睡袋、一点食物,其他都是药品。”黄国墚的背囊是75升,包里全装满了感冒、抗病毒等药品。 往日短短十几里的山路,由于地震造成塌方,路很不好走。救援队队员们超额负重,徒步前进。“有时候,找不到路了,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开辟新路。” 晚上六时左右,救援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三江镇,队员们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了镇上的卫生所。“三江镇遇难的人较少,主要以伤员为主,这批药品对他们而言来得很及时。”黄国墚说,到达三江镇之后,虽然感觉体力透支严重,队员们还是马上投入了工作。“我们知道能力有限,时间紧迫,但还是尽可能地多做一些。” ■悬崖边上救出两名受困者 进入灾区之后,由于余震不断,队员们一边参与救援搜救工作,一边依然警惕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余震很突然,感觉地面一抖,我们马上往空地上跑。”当天晚上,在村庄露宿时,再一次发生了余震,而黄国墚却由于太疲劳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听到队员们讨论才知道,昨晚又震了。” 昨天上午,体力较好的九名队员留了下来,继续参与搜救工作。“进行了四个小时的搜救后,由于大部队开始进入,且村里食物较为紧缺,为了不占用资源,我们打算撤退。”在撤退途中,救援队在悬崖边上发现了两名受困者。“他们是从附近的村庄徒步过来的,走到悬崖边上,无路可走了。”救援队员很快利用自身携带的救援设备将受困者解救下来。 中午12点,随着大部队的进入,救援小分队正式撤退。“徒步四个小时之后,队员们搭了一辆拖拉机,后来转乘三轮摩托车,又换了一辆军车,来到都江堰。最终,小分队在路边拦了一辆货车,回到成都。” “累傻了。”昨晚11时,回到成都之后,在与本报记者的连线中,黄国墚如此表示,“参与救援的这几天,每个人的心都非常沉重,可是发现自己能做的却非常有限。”据悉,在回到成都之后,他们依然将留守灾区,等待指挥部的再一次派遣。 |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18日记者 谢琼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