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中山公开选聘廉洁征兵监督员
· 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倡导足不出户缅怀英烈祭扫风尚!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祭英烈
· 关于疫情期间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园注意事项的通告
 
· 赓续红色血脉!中山…
· 为百岁复员军人祝寿
· 志愿服务时长超1.…
· 中山退役军人和民兵…
· 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
 
 
 
  现在位置: 专栏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中山老兵


来源于:中山日报


     梁秀濂今年84岁,穿着普通,身材偏瘦但精神很好。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恐怕他的朋友,甚至是亲孙子,都不知道自己身边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竟然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昨日,在他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了他当兵时的照片,年轻自信,英姿飒爽。其中一张照片上,梁秀濂一身笔挺军服,左胸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襟章。另一张照片上的他,挺拔依然,只是襟章换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抚摸着这些老照片和获得的荣誉徽章,濂叔深情地讲述了他的那段峥嵘岁月。


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
   数日前,一位老人走进了我市外事侨务局宣传科的办公室,他的长相和打扮都十分平常。几名曾经跟他打过交道的人认得,这位老伯是市侨联的离休老干部,名叫梁秀濂。
    “濂叔,来找谁啊?”外侨局的工作人员第一反应觉得濂叔可能是来找老朋友叙旧的。
    梁秀濂一开口,却是吟了两句诗:“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
    大大的问号冒上了工作人员的脑门。梁秀濂紧接着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原来,他的女儿与女婿已经在美国洛杉矶定居,两个外孙女也在那里出生成长,所以,希望外侨局能够把每一期的《中山侨刊》都寄一份过去给他们。
    “虽然女儿一家远在海外,但我还是想他们知道家乡发生了什么事。”濂叔的请求得到了外侨局的欣然应允。《中山侨刊》的主编邓洁恒一边记下濂叔女儿的美国住址,一边跟他闲聊起来。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邓洁恒跟濂叔说着说着,才赫然发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经历一点也不普通!1948年入伍当兵,从国民党兵到解放军再到志愿军,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只不过濂叔为人低调,从不主动跟人提起自己经历过的那段战争岁月。若非此次提起,恐怕大家还不知道身边有着这么一位老战士呢!
    “女儿和女婿都是中山人,在美国定居后,两三年才回来一次。两个小孩在学校都说英语,只有回到家才会讲中文。”梁秀濂说道,“我希望他们至少能够从刊物上看一看故乡发生的事情。”
从“国军”装甲兵到志愿军战士
    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转折的一年。中国南方的城市,虽然受到战火的波及不算严重,但走在街头,仍随处可见征兵点。才20 出头的梁秀濂当时在广州姨丈的纺织厂里工作,一个休息日,他在番禺会馆门前看到国民党正在招兵买马,他心里一动。
    “那个时候年轻,看到在招装甲兵,就想着去试一试。”就这样,梁秀濂半是懵懂地加入了国民党军队。
    8个月后,著名的淮海战役打响。
    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2 万余官兵起义,梁秀濂作为其中之一,自此投身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成为华东野战军炮七师第六连的一名炮兵。接下来,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这些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名词,在梁秀濂的生命中却是亲身经历、难以磨灭的回忆。
    梁秀濂与他的战友和大炮,随着解放战争的战火一直烧到了浙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稍作整顿后的华东野战军奉命北上。不久,护送着十轮炮车,梁秀濂们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亲密战友在他眼前牺牲
    “我23岁入朝,参加朝鲜反击战,对方还有外国人参加。”往事历历在目,梁秀濂平静地讲述着作战过程,“炮兵是军队的第二线,跟在步兵后面。我们目标太大,只能晚上行军,1个连队负责4门大炮,炮车前的大灯要用灯罩罩住,只照得到地下一点点地方,以躲过敌机巡逻。天亮前就要停下来,然后开始挖战壕,大概挖2米深的大炮阵地,然后再砍树木盖起来,铺上泥巴作掩护。”炮兵队伍,由于处于军队二线,说安全也相对安全,不必像步兵那样冲到最前面。但说危险也很危险,炮兵连队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掩护好自己,万一被敌军发现炮兵所在阵地,派战机过来丢下几枚炮弹,便是全军覆没。更何况,美军还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非我军的“小米加步枪”可比。
    对于梁秀濂来说,他参战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战友牺牲。那一回,他与战友被派去领取军火,走到半路,忽然听到隆隆巨响,抬头一看,敌机正从不远处朝自己的方向飞来。梁秀濂与战友立即俯身
    趴下,动也不敢动。
    敌机低空掠过,沿途进行扫射,子弹击打在土地上,扬起满目尘土。敌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梁秀濂居然在漫无目标的扫射中幸运地存活下来。可是,当他睁开眼,却发现对面的战友身中数枪,鲜血汩汩地往外流。
    这位战友没有撑下来,年轻的生命在梁秀濂眼前消逝。如今他年事已高,甚至已经记不得那位战友的姓名了。但在他保存的一堆老照片中,梁秀濂找到了一张两个人的合照,记者发现,这是唯一一张双人照,背后写着“浙江宁波,1950”——这表明,早在入朝以前,梁秀濂跟他就已经是“老友记”了。
   
从军七年从未挂彩
    在梁秀濂的众多勋章中,有一枚特别的勋章,其证书全是朝鲜文。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梁秀濂所在的炮兵第七师十一团二营六连获得的集体二等功。这枚勋章一直被梁秀濂视若珍宝,擦得光亮。
    上甘岭之战是梁秀濂印象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但战役结束后,虽然他跟其他人一样一身的狼狈不堪,却没有受一点伤——事实上,在他当兵打仗的先后7年中,他从未挂过彩。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也给他们补上了一枚上甘岭战役二等功的奖章,上面清晰地写着立功时间:1952年12月;立功地点:上甘岭。还有彭德怀手写的一句话:继续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1954年,梁秀濂随大军重新踏足祖国大地。回想起在朝鲜作战的数年,仿若一场梦境。在那里,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吃的东西都是从东北运过去的,一个礼拜只吃得到一次肉。每次有肉送到的时候,大伙儿总是特别兴奋,然后围在一起包饺子。冬天的早上起床,毛巾都是硬的,他们要拿石头凿穿冰层取水洗脸……
    还有那些可爱的朝鲜姑娘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梁秀濂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她们的友好。即使志愿军从来不收人民一针一线,但她们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送野菜来。
    1955年,已经30岁的梁秀濂退役复员,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中山。从此,开始平静的生活。他从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作战经历,那一段峥嵘岁月,也就与他的勋章照片一同锁进了书房。别人看他,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侨联工作者。离休以后,他也跟其他老人家一样,早起晨运,看看报纸,除了妻子以外,身边几乎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他的当兵经历,甚至连亲外孙都不晓得自己的外公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
    闲来无人时,梁秀濂还喜欢一展歌喉。记者让他随便唱两句听听的时候,他张嘴就是已经烂熟于心的歌词:“有一座雄伟的高山……在那1927年,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苍松翠绿,带领红军上了山……你是革命的摇篮……”
    尽管有些地方会咬字不清,但那雄浑的歌声,抒发的正是梁秀濂的军人情怀。
   
发布日期:2010年08月12日记者 司徒漪 通讯员 邓洁恒 图/记者 夏升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本 专 页 由 中 山 网 开 发 制 作 及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本网页版权归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