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中山公开选聘廉洁征兵监督员
· 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倡导足不出户缅怀英烈祭扫风尚!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祭英烈
· 关于疫情期间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园注意事项的通告
 
· 南朗社区新兵入营“…
·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
· 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
· 绿美共建,退役军人…
· 中山召开2025年…
 
 
 
  现在位置: 专栏首页 >> 双拥共建 >> 正文


海地维和,无悔的选择


来源于:中山日报
    昨晚,赴海地维和的中山官兵返回中山与家人团聚。
    本报记者 付希华 摄

      彭华林是中山边防支队的警察,2007年、2009年他先后两次赴海地维和,是我国第五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员。昨晚,荣获二等功的彭华林在中山边防支队受到了130多名战友的列队欢迎。市公安局的管乐队与支队的锣鼓队也到场助兴。欢迎仪式过后,彭华林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他在海地10个月维和工作中的细节、心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记者:在人们的心目中,海地是个危险之地,可你为什么两次选择前往维和,决定的过程中有没有犹豫过?
    ◆彭华林:作为一名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到海地去维和,可以说是义不容辞的。但两次前往的情况不一样,第二次前往海地可以说是临危受命,记得省边防总队来通知的时候,是在一个中午,当时要求到海地的警察必须具备海地维和经验,并且要在20分钟内作出决定。
    妻子最初听到消息也不愿意,毕竟我距离上次维和回来还只有一年多,而且海地自然环境、治安环境都很差。但经过思想上的一番斗争,妻子最终选择了默默支持。当天下午我就出发了。直至现在回来,我对妻子及家人都仍抱有一份愧疚。
    ◆记者:听说因为要去海地维和,你与妻子结婚7年都没要孩子。你觉得有没有遗憾?在维和期间经常思念家人吗?
    ◆彭华林:说不上遗憾,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打退堂鼓,因为我出去就代表了国家。思念妻子、家人的情况确实不少,一般我都会在休息时候借助电话、视频网络与亲人联系,调解心情。但由于两地时差为13小时,最长一次有7天没有与家人联系,心里也不好受。
    原本维和时间定为8个月是根据人体生理与心理设定的周期。这次延长至10个月已是对人体极限挑战,自己的体重也迅速从82公斤减少到70公斤,能坚持下来少不了家人支持。
    ◆记者:听说你在海地执勤时,曾亲眼目睹过当地居民被枪杀,你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彭华林:是的,这件事情发生在当地一个加油站,目睹这一幕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生命应该是宝贵的,但在动乱中却显得悲哀。当时是一名成年人与一名小孩用当地语言在争吵,孩子的母亲就站在旁边。就在大家不以为然时,成年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左轮手枪把孩子杀害了,一旁的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吓晕了。常人很难体会到那位妇女当时悲痛欲绝的情形,这让我想起了辞世的亲人二伯。在动乱的年代,生命竟敌不过一句玩笑,多么悲哀。
    ◆记者:看到曾活生生的战友在地震中离你而去,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当时的心情?
    ◆彭华林:海地大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一个仓库内作训练,旁边休息的战友还在看《2012》,地震突然发生了,我们所在的仓库因为门窗坚固没有完全倒塌,大家都很快跑了出去。而当时维和部队的老政委李钦正在另外一个楼房内开会,尽管房屋倒塌了,我和其他战友都还坚信他们能从废墟中出来。直至得知战友遇难,我们心都堵住了,话都说不出。因为政委就像我们的家长,我们还经常一起打篮球、执勤、训练,现在他突然走了,我感觉像亲人走了一样。
    ◆记者:如果还有机会再让你选择去海地,你的选择是去还是不去?
    ◆彭华林:我很高兴回到中山,感觉到家的温暖,但只要国家还有这个需要,我相信自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7日记者 梁东麒 通讯员 李松林 梁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本 专 页 由 中 山 网 开 发 制 作 及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本网页版权归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